文昌讀書會第90期
本期繼續上一期的主題《不可複制的曾國藩》,講述曾國藩為官之後,在十年時間裡連升七次,官拜二品,但他為何卻因此高興不起來呢?甚至想要辭職回鄉呢?是什麼樣的一幅畫讓滿朝官員譏笑?離家十三年為什麼沒有回過一次家?本期讀書會将帶你解讀完人背後不完美的故事。
1.不做驢馬混日子 | 滿腔熱血為報國 淩雲之志被消磨
道光晚年,對外剛剛發生了一場鴉片戰争,對内官場腐敗,各地皆有揭竿而起之勢,可謂是内憂外患,而滿朝官員不談國事,家國利益置若罔聞。在此環境下,曾國藩空有一腔救國志,卻無處灑熱血,緻使他有了辭官回鄉的想法。
就在他有這個念頭的時候,道光皇帝逝世,鹹豐繼位,上台之後罷免了軍機大臣穆彰阿,認為這個新皇帝有治理國家的決心,這又激起了曾國藩的救國志,感覺自己的滿腔肺腑終于有了傾訴對象。
可惜鹹豐皇帝上台之後再無大作為,曾國藩大失所望。于是曾國藩給皇帝上了一道叫做《敬呈聖德三端疏》的奏折,指出皇帝身上的三大缺點:1.小事精明,大事糊塗;2.徒上文飾,不求實際;3.剛愎自用,出爾反爾。鹹豐皇帝心胸狹窄,聽不得别人批評,因此對曾國藩的态度發生了180°大轉彎。
2.一杆子打翻一船人 | 直言納谏龍顔怒 赤膽忠心罪群臣
鹹豐皇帝看完奏折之後就欲将曾國藩關入大牢,但是好在有人替他求情,才讓鹹豐皇帝改變了決定。但是接下來兩件事徹底讓自己站在了滿朝官員的對立面。
第一件事,得罪了晚清重臣琦善和賽尚阿。當時曾國藩已經是朝廷六部之五部的副部長,在審問琦善的案件與賽尚阿的案件之中,堅持公平公正,秉公執法,導緻一品大員琦善被革職,充軍效力、賽尚阿被革官職。
第二件事,又給皇帝上了一道奏折叫做《應诏陳言疏》痛斥官員的四大毛病:朝中官員1.遇事退縮,誰也不肯負責任;2.務小不務大,社會大問題避而不談。地方官員1.敷衍,遇事對付;2.颟顸,隻做表面文章。
至此,得罪皇上,得罪權勢重臣,得罪普通官員,所以當皇帝讓他畫“日講”草圖的時候,滿朝官員傳閱時,大家才會“目笑存之”。這成為了曾國藩自認為是恥辱的事情之一。
3.不靠做官發财 | 為官十三載 無銀踏歸途
曾國藩在朝為官後期,曾多次想要辭官回家,隻可惜湊不齊回家的路費,外加債務纏身,導緻他走不了。作為大清朝的副部長,在朝為官13年,為何會如此清貧呢?
清代一兩白銀的購買力相當于現在的200元人民币。
曾國藩的本金:進京當官時攜帶1500兩白銀、收到冰敬和炭敬97兩白銀,合計1597兩白銀。
曾國藩的收入:一年的俸祿125兩白銀,加上恩俸和祿米以及各部補貼年收入620兩白銀。
曾國藩的支出:住房一年360兩白銀、社交應酬一年110多兩白銀、購買衣物及生活日用140兩白銀左右,合計一年花費608兩白銀。購置一套完整的官服花費500-800兩白銀。
曾國藩的債務:欠債從52兩,到220兩,再到400兩,最後欠債1000多兩白銀。
曾國藩為官期間,從不主動撈錢,但仍有很多主動來送錢的人,但是都被曾國藩拒絕了,即使債主上門,沒有路費回家,依舊堅守底線,保持本心,牢記聖人之志,從來沒有接受過任何一筆灰色收入。